竹下忘言对紫茶,全胜羽客醉流霞。
尘心洗尽兴难尽,一树蝉声片影斜。
茶, 香叶,嫩芽, 慕诗客,爱僧家。
碾雕白玉,罗织红纱。
铫煎黄蕊色,碗转曲尘花。
夜后邀陪明月,晨前命对朝霞。
洗尽古今人不倦,将至醉后岂堪夸。
兀兀寄形群动内,陶陶任性一生间。
自抛官后春多醉,不读书来老更闲。
琴里知闻唯渌水,茶中故旧是蒙山。
穷通行止长相伴,谁道吾今无往还?
静与妹相得益彰
静则明,静则虚。
静可虚怀若谷,静可内敛含藏,静可洞察明激,体道入微。
可以说:欲达茶道通玄境,除却静字无妙法。
怡是一种生活的情趣
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“茶之韵”,托物寄怀,激扬文思,交朋结友。
佛家讲茶道重在“茶之德”,意在去困提神,参禅悟道,间性成佛。
道家讲茶道重在“茶之功”,意在品茗养生,保生尽年,羽化成仙。
雅是茶之韵
品茗的环境要幽雅,泡茶的器具要高雅,品茗的人士要儒雅。
以茶之雅来培育人志之雅,使茶性与人性相契合,使茶道 与人道相交融。
于是由茶性之雅,到茶艺之雅,至茶道之雅,最后造就了茶人之雅。